绿色航空燃油制取商绿碳合成能源(绍兴)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碳合成能源”)近日宣布完成近亿元Pre-A轮融资,此轮融资由熔拓资本领投,德联资本、老股东线性资本跟投。此次融资标志着资本市场对绿碳合成能源的核心技术和全球化潜力的高度认可,所筹资金将重点用于首家自营工厂建设和企业日常运营现金流的补充。
绿碳合成能源成立于2023年7月17日,是一家专注于生物质废弃物再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应用纳米催化技术,为交通业、化工业和重工业等行业的“净零”转型提供支持。通过加工生物质废弃物、城市固体垃圾、钢厂废气等可持续原料,致力于向市场提供几乎“零碳排放”的绿色燃料和绿色原料。
创始人兼CEO肖立峰博士,曾就职于国际顶尖纳米催化实验室。团队核心成员来自国际顶尖纳米催化实验室、国内头部能源央企和上市公司,对纳米催化剂研发、工业纳米催化剂生产和工艺工程有深刻认知。
绿碳合成能源产品(费托蜡、轻油)
2023年,在国内原油自主可控和欧盟节能减排的双重驱动背景下,中国SAF(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市场必将在短期内崛起,但当时国内SAF技术和市场相对欠缺。在这种环境下,肖博士决定回国创业,与几位同事一同回国成立了绿碳合成能源。
在成立之初,公司对比了市面上包括HEFA、FT(费托合成)和ATJ(醇喷合成)在内的路线后,最终绿碳合成能源确立了自研费托合成制取SAF工艺的技术路线。
谈及选择费托合成技术的考量,肖立峰表示,“国内生产SAF的企业,大多都用HEFA工艺,目前它的技术成熟度最高,但HEFA也有着原材料地沟油供给有限的问题;而其他合成路径的原材料在国内可能会涉及粮食安全问题,难以进行,也不符合欧盟的原料要求,或者原材料成本过高的问题;虽然当时FT(费托合成)的技术路线还在逐步步入示范阶段,但我们判断它未来的潜力最大,主要原因是它的原材料为农业废弃物,产量庞大且成本最低,不会有原材料制约的问题。FT的主要问题在技术瓶颈上,但当时全球能做这个技术的企业也不多,大家都处在差不多的起跑线。”
目前团队已完成自研新型费托合成制取SAF工艺的核心技术验证,与此同时,绿碳合成能源首个自营工厂正在内蒙古加紧建设,预计将于2025年底正式投产,年产可达数千吨SAF的产能。当首个数千吨示范性工厂投入运营后,绿碳合成能源将开启下一轮融资,并开始筹建万吨级示范生产工厂。同时,企业也将开启千吨级核心工艺包的对外技术授权服务,帮助解决国内中小生物质废弃物位点的综合利用问题。